天河記事
社會創新
「新航獎」 支持當代少年小說創作 鼓勵創作者勇於叩問內心的小孩
文 / 黃泳晞

今年六月首度開辦的「萬海航運―當代少年小說新航獎」(以下簡稱「新航獎」),由萬海航運與天河基金會共同贊助成立,希望鼓勵更多年輕創作者投入兒童文學創作,提升整體台灣兒童文學作品視野及創作能量。日前獲獎名單揭曉,勝出的兩部作品〈聽說,那山有仙石〉以及〈水上印石〉,創作者除了可以各拿十萬元獎金,接下來也將接受第一線專業少年小說家匿名指導完成、優化作品,並獲得媒合出版、進入市場的機會。

為了精準挖掘、培植更多具潛力的創作新星,本屆獎項特別委託耕耘兒童文學領域40年的「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籌辦獎項及評選。兒童文學學會於1984年由林煥彰、林良等多名兒童文學愛好者發起成立,多年來不間斷地以工作坊、講座、讀書會、論文獎、國際交流研討會等多元形式,致力投入推廣台灣兒童文學教育、鼓勵創作與研究,從不同路徑陪伴孩童成長。

 

號召生力軍加入創作

兒童學會理事長許建崑指出,目前國內的文學創作中,少年小說類型為較小眾的創作項目,當前市場中優秀的成長類型小說多半仍須仰賴國外得獎的翻譯作品,而新人少年小說家又多因其作品無經歷過市場檢驗,出版商大多不敢輕易接受,落入無解的蛋雞循環。這次透過新航獎提倡、鼓勵兒童文學寫作,並設計「導生機制」輔佐,協助具潛力之作品成熟化,以此將新人推向「舞台」,讓讀者「看見」,相信能號召更多生力軍,一起投入少年小說創作領域的耕耘。

各個創作文類領域因面向的讀者不同,在創作的風格與意圖上也會有所差異。許建崑分享,兒童文學的創作核心精神很大一部分是提供少年啟蒙的養分與契機,故事的鋪陳開展多會關注在特定的成長議題上,以期讓年齡相仿的讀者能夠身歷其境,從中獲得力量。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需要仰賴創作者「不斷地向自己『內心的小孩』叩問,並拿出同理心與讀者相待。」

另一方面,近年隨著國際間兒童權利意識漸興,兒童文學界的創作方向也逐漸從過去主題與形式多著重在對孩童語文、品德能力的規範及培養,轉變為尊重每位孩子的個體性,透過創作引導孩子適性發展自我,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茁壯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

許建崑強調,為孩童寫作相當於陪同他們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兒童文學創作者必須有意識地「透過兒童文學在孩童心中種下善良、愛與智慧種子」,因為這將能「讓孩童在未來踏入多元社會中時,依然能夠堅定個人信念,不隨波逐流。」


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許建崑,長年致力推廣兒童文學創作與教學。
 

兩件作品脫穎而出

本屆新航獎共計12件作品參賽投稿,由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許建崑、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杜明城教授、成名作家兼導師的陳素宜及彭素華、聯經童書主編周彥彤、四也出版社發行人張素卿等五名評審參與作品評選。

獲得評審一致青睞,以高票脫穎而出的〈聽說,那山有仙石〉,由從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運動行銷的陳曼玲所創作。作品與《西遊記》互文,文中自創車盧語、崎漠文化,兼具古典與新意。

另一部得獎作品〈水上印石〉則出自畢業於臺南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的黃朵妙之手。因作品內嵌古典詩詞與傳統書藝,既有歷史素材,也有現代競技,故事完整,接近兒童閱讀的趣味,同樣進入獲獎之列。

許建崑表示,這次投稿作品中不少均有精彩之處。例如:〈吹動山豬獠牙的風〉與〈小時候,你有爸爸嗎?〉均以歷史素材為基底,局幅開闊,文字也成熟,於在地文化與歷史傳承上都有不少書寫意義,不過囿於名額及修改時間限制,只能憾為遺珠。

對於有志投入兒童文學的創作者,許建崑也建議,為少年朋友寫作除了素材豐富外,還要關注主題的詮釋及文字語詞的使用,比一般文學創作有更多亟待琢磨的元素;若能先認清服務對象(兒童)的年紀,為其量身打造,較能避開只是意外「掉」進兒童文學的情形,創作出真正貼近兒童心靈與需求的作品。

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停泊棧》NO.125「俯仰天河」專欄:「新航獎」 支持當代少年小說創作  鼓勵創作者勇於叩問內心的小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