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記事
生命關懷
偏鄉校園浪浪不孤單 學生做毛孩溫柔守護者
文 / 黃泳晞 圖 / 天河基金會、東華攝影社&敖屋福利社、慈濟懷生社

為鼓勵年輕世代培養生命關懷意識並實際投入行動,天河基金會從校園出發,自2019年起開辦「品格教育專案計畫」,補助全台大專院校動物保護社團,透過支持學生照顧流浪動物,提倡友善世界萬物的生命教育精神。

計畫開辦三屆以來,全台已陸續有20間大學動保社團加入計畫行列,與基金會一起為浪浪共盡心力。

去年品格計畫也首度走入東台灣,新增兩所東部大學參與,跟著學生的腳步,看見偏鄉浪浪的處境與需要。

 

東部大學生行動秀愛心

去年計畫新申請學校之一的東華大學,坐落花蓮壽豐山海之間,遠離城市喧囂,以擁有寬廣腹地及優美自然景色聞名。不過這片依山傍水、田野環繞的樂土,對東華校內浪犬來說卻是把雙面刃,在它們享受於占地251公頃校園內自由奔跑的同時,偏僻的地理位置與稀缺的醫療資源,也成為受傷或生病時,影響救援的巨大障礙。

「因為學校是開放式校園,每當校外的浪浪進來,就容易帶入傳染病,或與校犬為爭奪地盤打架。」東華大學動保社團「敖屋福利社」副社長吳尚恩指出,犬隻在校園活動的不確定性高,一不注意就可能有就醫需求,「但是從學校到最近的動物醫院車程要半小時起跳,這還是在校方有空車可支援、並且有人願意接送我們的理想情況下,最快能抵達的時間。」


敖屋福利社與校內攝影社合作,留下校犬可愛身影。

即使順利送抵醫院治療,位於環境空曠、衛生條件侷限的山區,容易有細菌感染風險的開放校園亦不適合狗狗術後恢復休養,因此社團往往只能拜託老師或畢業的學長姊幫忙中途照顧或領養,以此降低二次受傷風險。

因為校內有社團照顧及同學餵食,東華大學過去一度是壽豐鄉的「浪狗天堂」,不時有流浪狗進入棲地而居,附近民眾想棄養犬隻時,也經常直接丟進校園,希望讓學校社團照顧。然而,隨著流浪狗數量越來越多,這些校園犬隻所帶來環境衛生與安全的問題,也引起學校師生的反彈與討論。

學校與社團多次討論後最終做出決定,除了已註冊校方晶片的校犬外,其餘外來浪犬皆不再另行照顧,做完TNvR後便帶至校外野放;而校犬也積極執行送養或委外中途照顧,以校犬數量的減少乃至清零為最終長期目標。

「我們會透過事前家訪和對談,替狗狗尋找真正適合的中途之家或收養人,也會每個月視訊關懷、管理情況,確保牠們有受到妥善的對待。」吳尚恩說,「動保社團和其他學生社團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在照顧的是真實生命,所以每個決定都需要非常地慎重,因為每一步影響的都是狗狗們的一輩子。」如今東華已有三分之二比例的校犬成功送往校外,校內僅剩下九隻校犬,敖屋福利社表示會繼續努力,讓每隻毛小孩都有機會獲得一個溫暖的家。


慈濟懷生社積極舉辦各種活動,增加同學及民眾對動保議題的認識。

積極關注動保議題

同位於花蓮的慈濟大學也因校園廣大出入口多且與其它園區比鄰,與東華有著無法杜絕流浪犬進入校園的類似情況。學校一度流浪狗問題嚴重,後由校方委託學生協助管理、照顧後方取得控制,如今校園內維持著約十隻浪犬的數量,而此志工隊也演變為今日的「關懷生命社」(簡稱「懷生社」)。

浪犬雖由校方委託懷生社管理,然而社團仍常需要因為狗狗的問題,和學校、同學或其他居民間協調衝突。「有些同學比較怕狗,若遇到狗狗兇人可能就會投訴,我們都會很擔心校園內的狗會突然消失。」懷生社社長粘詠昕說。事實上,今年初慈大即有學生因為狗狗咬傷人及叫吠聲太吵投訴教育部,因此發生校方在未知會社團幹部情況下,便委託捕狗大隊將四隻校犬送至收容所事件。

有感同學及民眾因對浪浪的陌生而容易產生隔閡與誤解,懷生社平日除了照顧校犬外,也積極舉辦如洗狗大會、攝影大賽、醫療見習等活動,邀請全校參與懷生社的日常,和毛小孩們互動,藉此打開更多和大家對話與交流的空間。「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大家對懷生社及校內狗狗們多些認識的機會,進而關心、在乎浪浪的權利與自由,對動保議題更加關注。」粘詠昕說。

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停泊棧》NO.120「俯仰天河」專欄:偏鄉校園浪浪不孤單  學生做毛孩溫柔守護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