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記事
生命關懷
不重視勞權就丟訂單 「零付費」成翻轉移工命運鑰匙?
文 / 黃泳晞 圖 /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天河基金會

隨著全球人權意識高漲,勞動市場中保障工人權益的聲音也逐漸受到重視。當國際品牌端頻頻向東亞小島吹響改革號角,要求占據跨國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代工端做出相應改善行動,企業與仲介又該如何應對與調整,扭轉廉價勞力思維,與為數龐大的產業移工一同創造多方共惠的新局面?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在台移工人數已破70萬,過半數都是任職於製造業、營造業、電子業等領域的產業移工,其中又以電子代工廠的需求量最大,每間工廠一年平均引入上百名廠工。

長期以來,這些移工經仲介媒合來台都須支付高昂的仲介費用,根據國情不同金額會有些許差異,但多落在台幣約10萬至20萬之間不等,對在原生母國日薪僅有數百台幣的移工來說,幾乎無人負擔得起。

「絕大多數移工都是傾全家之力,抵押田、牛才能貸款來台灣」,天河基金會「美食加值計畫」合作單位之一、長期關注移工權益保障的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以下簡稱「桃群」)創辦人杜光宇說。還沒上工便已負債累累,工作的前幾年都在還債。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移工即便受到不當的對待仍選擇隱忍,因為一旦得罪雇主與仲介失去工作,對移工而言代價非常巨大。「一個移工丟掉工作,整個家都會沒飯吃。」


桃園群眾服務協會長期致力服務外籍移工,保障其工作與生活權益。

雇主全買單 勞工零付費

移工與仲介、雇主間的關係自1990年代開放以來長久失衡,處於經濟、語言等多重弱勢,在勞動市場中幾乎不握有任何替自我談判的籌碼,只能忍受剝削與壓迫。上述的移工形象與敘事,你我都非常熟悉。不過這樣的情況,在近年來國際間興起的勞工「零付費」(Zero Placement Fee)浪潮下,卻出現一絲鬆動的可能。

由全球電子、汽車、零售等行業別龍頭企業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責任商業聯盟」(RBA),長期以來致力改善企業及供應鏈的工作環境及員工權益。2019年,RBA向全球供應商發布了關於移工仲介費的「零付費」行為準則,以確保所有勞工,尤其是外籍移工,不需要為了被雇用而支付任何費用。換句話說,他們轉而要求供應商負擔海外工人自故鄉一路來台的聘僱、體檢、簽證、機票等費用,包含抵達當地後所需的一切開銷。

RBA甚至派人稽核世界各地供應商工作環境,走訪移工宿舍,親自與第一線工人對談,確保勞工在安全、有尊嚴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並同時擁有相對應的良好生活品質。

攤開RBA成員名單,跨國指標電子品牌如蘋果(Apple)、英特爾(Intel)、惠普(HP)、IBM、戴爾(Dell)、飛利浦(Philips)等科技大廠都在其中。他們根據稽核成績,選擇注重勞權的供應商下單,若是工廠人權表現不佳,或有重大缺失,甚至會取消訂單。這讓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即仲介)無不戒慎恐懼、恪守規範,以確保合作關係能夠持續。


桃群創辦人杜光宇(右)與公關部長吳佳芊(左)認為,零付費運動可視為讓仲介制度健康化的轉型契機。

人權浪潮促仲介健康化

杜光宇認為,這波RBA零付費改革,可以視為讓移工有機會與企業、仲介找到彼此公約數的新契機,也是在廢止仲介制度以外,另一套協助移工解套弱勢處境的思路。

他解釋,雖然長久以來台灣移工仲介制度都存在諸多弊病,但綜觀整體產業,仲介仍有其存在必要。「台灣人對找工作的想像就是上104投履歷,但移工母國如印尼、菲律賓都是千島之國,仍然需要仰賴當地的牛頭、仲介,到各個小島上的農村尋人牽線,引進台灣工作。」

因此與其他移工團體訴求完全廢除仲介制度路線不同,公關部長吳佳芊表示,桃群更希望仲介制度能與國際產業發展接軌,健康化轉型,和移工共謀出路。協助RBA,及與其相似類型的國外組織進入台灣工廠稽核,以此協助移工提升勞動條件,也是現階段桃群的業務發展重點。

「就像環保朝零碳排邁進一樣。我們的最終極目標仍舊是在勞動人力的零剝削」,吳佳芊說。移工零付費,或許便是在通往零剝削的道路上,一個關鍵的邁步。

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停泊棧》NO.117「俯仰天河」專欄:不重視勞權就丟訂單  「零付費」成翻轉移工命運鑰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