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黃浩德老師
高房價現象下,都市空間的發經營環境經營策略是什麼?如果高房價現象是不能避免的,身為一個環境規劃者,或一個都市行政的決策者的時候,該怎樣幫所有的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追求好的生活?
|與會青年看法
建議把國宅所有權歸為國家所有,用以租代售的方式給與中低所得的居民使用;都市中透過資訊透明化,讓各區域的價位透明公開;假如區域內的某種住宅形式的總坪數過多則應限制,使這個區域的均衡發展。另外,政府應明訂國宅持有期間,避免民眾利用國宅轉手套利。
可就稅賦制度方面做修改,可考慮提高空屋稅率,既可充實國庫也可達到減少都市中閒置的房屋的目標,增加都市中房屋的供給。
建商和市民也是造成高房價的推手:建商會看到某塊土地未來的發展、有圖利的機會而去蓋房子;而市民,即使已有了住房,因為預期房價會高漲,就有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的產生。如果要抑制這種情況,就應該從建商不能囤地、市民不能炒房為出發點。
針對度都市中發展較落後的地區應思考其發展計畫,使都市能發展均衡,讓存在於都市中被人們遺忘的角落活起來。藉由加速老舊社區的發展,把不好的地方變成好的地方則能平衡住房的需求量。
針對發展落後的地區,政府可以針對環境與交通問題做改善。環境的問題,政府可考慮讓遊民去發傳單,讓他們有工作,同時安定社會。交通的部份:可以參考東京來講,東京有很多幹道,運輸工具可以分散主要幹道的運輸量,接下來可以把工作機會往比較城鄉地方轉移,慢慢地都是人口也就會往外移。
建議政府多開發市中心以外的地區,並建構完整生活、交通機能,提供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居住,助青年一臂之力。
在都市外圍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大型企業或者政府部門遷到郊外的地方、城鄉結合的地方,將都市的人口分散到衛星城市,則台北市的房價就能得到紓解。
房價高漲可能是因為附近的豪宅不斷拉高整個地區的行情,豪宅是富商、有錢人的炫耀財富的行為,因此現在房價高漲的現象也許是個泡沫、是一個假象。
市場機制即可解決住房供需問題,政府措施未必切合大眾需求,反而推升房價。政府不需要積極蓋平價住宅,應該考慮市場是否有實際的需求,若我們本身能打破住在都市比較好的迷思,就不需要為高房價所苦。
|專家學者看法
華梵大學建築系 謝慶達副教授
建議同學在進行討論前先將一些詞彙定義清楚,此外必須考量到願景與社會制度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在大的架構下面,我們對於政府角色的期待是什麼?是萬能的政府?還是小而美的政府?剛剛提到淡海新市鎮,談到要把產業外移,把就業機會往外疏散到新的工作地點來降低房價,是不是真能解決問題?除了公園、學校,政府真正可以拿來興建國宅的用地有多少比例?在座是空間規畫的專業者,在接受國外的理論的同時也必須了解台灣的限制。如何在了解現實下,多去接觸多去拓展知識領域,也許各位在剛剛提到的解決方法裡面會有更全面的想法。此外,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很重要。做為一個專業者,直覺式的反應很容易就把房價高漲歸罪於資本家,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資本家的一部分,大家都有保險,都有銀行、郵局存款,因此不能將人貼了標籤就認為能解決問題。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蘇瑛敏副教授
首先要從全方位多角度來看高房價的問題,可從全球資金、全球資本流動來分析,然後慢慢地解析到空間專業方面。第二要不要政府什麼都管?我們是自由經濟的市場,擁有豪宅是正常現象,應該著重在國家的住宅政策。當自由市場已經偏頗,政府應該保障的沒有做好,是我們應該去探討的。像大陸談的不是「平價」住宅,而是「經濟住房」,政府要保障一定的量、一定的價位下,讓都市裡面,區位多樣化,不要造成社會上的隔離。大陸現在也面臨著抑制高房價,陸陸續續實施很多手段也值得我們去研究。政府應該多參考國外的情形,政策要跟財政、經濟、產業等措施配合。
醒吾技術學院觀光事業管理系、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傅茹璋老師
對於學習當中的專業者,未來在規劃的時候應該將市民對於幸福上該存在的那些基本功能和價值和意義納入考量。而政府應該提供更好的福利或制度,譬如說美國有很多很多的房子是專門提供給低收入戶的,不因你的收入比較低就給與比較低的生活標準和品質;除了完善的交通建設,我們可以仿照北歐國家在家裡面工作,透過網際網路把工作有效率的完成。另外,政府對於低收入戶和弱勢團體、年輕人剛畢業的時候應該給予他們協助。但是年輕人必須有一個認知─不一定要住在台北市。一個先進的國家本來就要有一個核心城市,但是這個城市的到底存在一個什麼樣的城市價值,這才是比較重要的,不要誤導年輕人對於未來追求的錯誤。是不是一定要買房子?租房子是不是能維持你生活的品質。我想如果要幸福一定要有很多的改變,觀念的改變、做法的改變、態度的改變和你的目標的改變,但是永遠要記得什麼是大眾的利益和你自己的幸福利益。
中國文化大學市政系 黃建二教授
我們政府到底有沒有住宅政策?一開始實行的是救濟政策,讓租不起買不起的居者有其屋。然而我們的國宅究竟是賣給誰?國宅好像變成福利政策。住宅的問題非常複雜,牽涉到空間的問題也牽涉社會經濟問題。70年代我查聯合國發表的住宅持有率,法國、義大利、西德以及瑞典房屋的持有率大約是35%-45%,也就是都市裡有一半的人是租房子,因此房價就炒不起來;而此時東京的持有率約39%-40%,因此東京的房價很高。當人口成長停滯的時期,日本政府採取另外一種方式,讓東京政府機構往new town搬,變成複合性的都市,純住宅加上服務,台灣也應該朝複合性都市發展。另外,我贊成把一些政府機構遷移制外圍,譬如遷移在南港的中央研究院;而大家要有一個觀念:一個大都會,通勤一個小時內,就是很好的交通條件。最後,市場價格就讓市場的機制來運作,政府應該是一個引導,民間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人人要擁有房子,只要政府在租房子這方面控制的好,政府蓋的房子最主要是幫助最低所得的人,不應該提供人獲利的福利國宅,土地的利用應該朝最適合都市的發展,而不是成為賺錢的工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 陳明竺主任
在座的同學都很年輕,年輕的好處是比較有是非、比較有正義感,將來你們畢業來到花花世界裡面去,有很多因素可能有很多東西很複雜。我們都是空間的規劃者,住宅是空間規劃最重要的一部分,CIAM的國際會議提到四種功能的都市:居住、休閒、工作、交通,住宅在我們空間裡面占1/4當然重要,然而三種功能都顧慮到的話才有永續發展。我們要尊重市場,但是這幾十年來資本家的獲利增加了,一般服務業的小資本家收入卻沒有增加,甚至過的很辛苦。因此除了房屋高漲的問題,還有收入停頓的問題,使得讓年輕人變成啃老族。當市場會失靈靠政府來管,但政府失靈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是非,選一個更好的路提供政府去思考。基本上我希望政府給錢給政策,訂定適合的法令,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另外,我認為不應該讓窮的人住得比較遠,根據國外的例子,窮的人更需要靠近市中心,因為他們可能身兼好幾個工作,反而沒有時間通勤,洛杉磯是最明顯的例子。社區規畫要balance,有這麼多人住在這邊就要有這麼多的就業機會。回到根本,我覺得經過這兩場我們希望找到一些永遠年輕的人,大家更理性,更有是非的來探討都市的問題,解決都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