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記事
友善好食
七年營養午餐,天天零廚餘!埔和國小餐盤大革命
文 / 黃泳晞 圖 / 埔和國小、天河基金會

位於新竹縣極西之地,與海為鄰的埔和國小每天只有兩班公車經過校門口,全校學生人數不到200人,卻吸引大批媒體不畏路途之遙到訪,就連海外教育團體來台,都指定要到埔和參觀。這間濱海小校之所以如此受到注目,是因為當六都還在每天為以噸計算的營養午餐廚餘煩惱,他們已經持續「七年達成零廚餘」目標,節省下來的開支,甚至讓全校師生每週都能享受一頓豪華全有機餐。

校長吳柚盼以環保和有機翻轉弱勢,培養學生未來的「健康競爭力」。

 

埔和國小校長吳柚從小在本地的漁村長大,深知偏鄉資源匱乏情況,八年前調任回母校後,便不斷思索該如何在有限的經費中創造出對學生最大的照顧。她觀察,當時學校每日營養午餐都要倒掉近千元的廚餘,「對於資源不足的小校來說,一週就浪費掉近五千元。」抱持著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的決心,吳柚決定在娘家灶腳「搧風點火」,以「環保風」和「有機火」帶領全校投入「零廚餘運動」,愛惜食物的同時也撙節學校支出,讓學生在相同的預算下,吃得更有品質與健康。

每學期的第一個月,是埔和國小零廚餘的重要前哨戰。先是廚房依據前一學期的採購數量、菜單設計抓取食物額度準確烹煮,再由午餐秘書每天中午逐班統計廚餘剩量,精準到連剩餘湯汁都是下一餐的改進方向。如此一來一回,經過個把月調整,全校廚餘量很快地便大幅下降,進入軌道。「現在連廚餘回收商都不願意來收。」在埔和任職多年的護理師劉禹屏表示,實施零廚餘前,學校的廚餘桶大概兩天就滿量,現在全校一週的廚餘量都不到桶子的一半,「因為我們這裡沒有肥水可以撈。」

埔和國小每日登記廚餘剩量,連湯汁都不放過,對於資源嚴格把控。

記者採訪當天的午餐情況,零廚餘一樣達標。

食農教育養成愛物惜食

不過青菜蘿蔔總是各有偏好,就連大人都不免挑食,小學教室裡的零廚餘聽起來不可思議,埔和是如何辦到的?吳柚表示,零廚餘是過程而非目的。學校針對「從田地到餐桌」的各個階段設計一整套食農環保教育課程,期待透過不同教學及活動多方引導,讓學生最終能習得對土地和食物的正確認知。當學生能與放入口中的食物產生連結,產生愛物惜食之心,零廚餘自然能有所成。

因此綜觀埔和國小的食農教育,多是讓知識跳脫課本、教室框架,融入日常生活的舉措。例如:針對不可避免的廚餘,學校就帶領學生製作成有機堆肥,並在校內開闢菜圃,由各年級學生分工,自主栽種照顧有機食材;同時也推動魚菜共生、食物森林系統,延請環境專業人士,帶領學生從中認識各種食材的原始面貌。如今自然課需要的蝴蝶、蚯蚓、雞母蟲,通通能在埔和的校園中找到,儼然是一座擁有豐富生態的活教材。

而當學生戶外教學、外出比賽,學校也特別訂製不鏽鋼餐盒,外送營養午餐,讓學生在校外依然能吃到熱騰騰的便當,感受校方心意。「雖然我們額外多了一些人力及工作成本,但從環保角度而言,這些營養午餐沒有被浪費掉,也避免了許多一次性垃圾的產生;當工友去送收餐時,我們也教導學生必須大聲說出感謝,這又是一種生活教育。」吳柚認為,食農教育不應獨立於生活,而應與品格素養、生活態度相串聯,「因為這些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更善良的人。」

為了讓食農教育融入生活,學校開闢有機菜圃由學生自主栽種、照顧作物。

 

每週一日全有機午餐

憑藉全校多年努力,埔和國小靠著零廚餘,確實打造出五餅二魚的奇蹟。節省出來的經費,如今不僅每週五的營養午餐能全面升級有機食材,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吃上一公斤600元的履歷香草豬。而隨著成果逐漸浮現,這股餐盤革命除了師生有感,也吹出校園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新竹縣政府2019年宣布,轄下120所國中小學,營養午餐一週兩次需使用在地有機蔬菜。除了孩子吃得更健康,在地友善耕作也受到支持,這項政策背後的重要推手正來自埔和國小的成功經驗。「當時縣長認為,像埔和資源那麼不足的迷你學校都可以做到,為什麼其他學校不可以?所以找我們去分享埔和的運作模式,之後才在全縣落實運作。」吳柚說。

不過有機食物雖然健康,卻不見得好入口,要如何讓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習慣、甚至喜歡上這件事?埔和國小的老師們紛紛表示,要相信孩子的判斷力,也要對好的食物有信心。劉禹屏說,一開始學校推行有機日,有的學生的確會頑強抵抗,因為和過往他們習慣吃的口味不一樣,但時間久了他們真的能吃出食物不一樣的味道。「學生現在會說平常吃的慣行食物有腥味、生味,也會漸漸開始期待週五全有機日的到來。」

埔和國小如今的營養午餐天天都有有機蔬菜,週五更是全食材有機日。

 

外界支持,資源湧入

埔和的有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初期因為學校人數少,食材要求又高,沒有食材廠商願意承接,整整流標七次,直到開學前夕靠著校友捐款補貼廠商成本,才順利招標成功。但即使起步困難,吳柚仍未曾想過放棄,因為她認為,健康的食物是讓偏鄉孩童翻轉弱勢的契機與關鍵。

「大家都說沒有人替他撐傘的孩子,他必須學會在雨中奔跑。學校裡有超過半數的學生來自弱勢家庭,營養午餐可能是他們一天當中可以吃到的最好的一餐。若學校能夠提供營養優質的食材替他們打下健康基礎,這份健康能力,就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好在隨著成果逐漸看見,這幾年陸續有不少外界資源進入校園,學校勒緊褲帶的日子終於能稍微緩解。例如:明志扶輪社因肯定埔和國小理念,捐助百萬資金支持學校提供更好的求學環境;而天河基金會自2018年起,便與「美食加值計畫」中的在地有機小農「桃城蒔菜」合作,每週固定配送新鮮有機蔬菜供學校享用,持續至今已近三年。

「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吳柚表示,學校之所以能從一開始的篳路藍縷走到現在,只靠她一人的理想絕對無法做到,除了感念外界多方支持,她最感謝的還是全校老師、工友及學生家長的共同付出與配合。「有人願意相信妳在做對的事,且願意跟妳一起做是很難得的。可以當埔和的校長,真的很幸福。」

校方以食農教育為主軸,設計涵蓋藝文、自然等領域的全方位校本課程。

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停泊棧》NO.109「俯仰天河」專欄:七年營養午餐,天天零廚餘!

TOP